首页 > 外交部发言人谈话
2024年5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2024-05-22 20:45

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将出席5月22日在德黑兰举行的伊朗已故总统莱希吊唁活动。

应科摩罗总统阿扎利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全国政协副主席何报翔将于5月26日出席在科摩罗首都莫罗尼举行的阿扎利总统就职典礼。

法新社记者:西班牙、爱尔兰刚刚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中方对此有何回应,也会采取同样的行动吗?

汪文斌:中方一贯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两国方案”,是最早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我们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切实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2728号决议,立即停火止战,结束加沙史无前例的人道主义危机,尽快重返以“两国方案”为基础、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正确轨道。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为早日结束巴以冲突,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王毅外长刚刚出席了上合组织外长会。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

汪文斌:当地时间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

王毅外长表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已成为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遵循,也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一面旗帜。世界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守“上海精神”,把准正确方向,通过进一步做实、做强上合组织,更有效维护共同利益,应对各种挑战,捍卫公平正义。

王毅外长提出四点建议,一要坚持战略自主,保持团结协作,绝不允许外部势力把本地区变成地缘政治的角斗场。二要坚持安危共担,提升协作水平,以全球安全倡议为指引,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不懈努力。三要坚持普惠共赢,赋能合作发展,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本组织各国发展战略高质量对接,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四要坚持开放包容,深化交流互鉴,让多样文明百花齐放,让各国人民加深理解。

王毅外长就台湾问题阐明中方严正立场,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和平的最大破坏性因素。赖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丑行令人不齿。但无论他们如何折腾,都阻挡不了中国终将实现完全统一,台湾必将回归祖国的怀抱。所有“台独”分裂分子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上合组织成员国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中方对此表示赞赏。相信大家会继续支持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争取国家统一的正义事业。

与会各国外长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上合组织作用和发展成就,一致认为面对复杂国际地区形势,成员国应弘扬“上海精神”,挖掘合作潜力,坚持开放包容,加强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合作,推动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各国外长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一致同意加强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各方认为,应坚持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热点问题,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联合国宪章权威,反对单边主义,推动世界多极化。

会议为7月举行的阿斯塔纳峰会进行了全面准备。

彭博社记者:菲律宾总统上周末表示,计划就菲律宾一海军将领和一位中国驻马尼拉外交官达成关于解决南海问题协议的对话录音进行调查。在菲律宾今天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该名将领否认就此事与中国达成过任何协议。请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无论是中菲之间就妥善管控南海局势达成的“君子协定”、内部谅解,还是“新模式”,时间线都清晰明确,事实板上钉钉,证据确凿无疑,谁也抵赖不了。菲方将有关当事人解职,恰恰说明中菲曾就管控仁爱礁局势达成过共识。菲方出尔反尔,倒打一耙,恰恰证明其在仁爱礁问题上心虚了、胆怯了,也证明菲方是背信弃义、侵权挑衅的一方。

我们再次敦促菲方遵守达成的协定和谅解,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尊重地区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意志,而不是加剧地区局势紧张。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巴方将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扎尔达里总统近日代表巴方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湾独立”,既体现了对中方正当立场的坚定支持,更发出了国际上维护公平正义国家的共同心声,充分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方对扎尔达里总统上述表态表示高度赞赏。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和“铁杆”朋友。中巴双方将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给予对方坚定支持,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路透社记者:梵蒂冈表示希在华建立常设办事处,这将是两国关系的重大升级。梵方需创造何种条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会否允许梵方在没有同中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汪文斌:近年来,中国和梵蒂冈保持接触,就双边关系和国际热点问题深入沟通,不断增进了解与互信。我们愿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梵关系不断改善。

深圳卫视记者: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发言人能否简要介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球治理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汪文斌: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健康、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作为最早签署、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方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实施重大举措、提升监管能力、推进全民行动等方式,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今天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较2023版新增6423个物种和267个种下单元。

中国秉持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致力于与各国携手开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局面。中方曾于2021年主办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等相关活动,推动各方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蓝图。今年1月,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国成为“昆蒙框架”通过后全球首批完成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更新的国家之一。2019年以来,中国连续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资国,也是全球环境基金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捐资国。

中国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作为和担当,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倡导者和引领者。我们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着力维护公平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秩序,增强团结协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合力,推动形成协同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格局,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路透社记者:梵方为提升同中方的关系需创造何种条件?

汪文斌:我刚才已经介绍了,中方愿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梵关系不断改善。

法新社记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昨天暗示,欧盟可能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但是欧盟将采取与美国不同的做法。她说,如果中国对电动汽车行业的补贴被证实是违规的,欧盟将会有针对性地征收关税。请问你对冯德莱恩的言论有何评论?

汪文斌:中国的发展和开放给欧洲和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风险。保护主义解决不了欧盟的问题,保护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来。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都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应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具体经贸问题。我们注意到欧方的相关表态,希望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

《北京日报》记者:外交部网站公布了对美国国会前议员加拉格尔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希传递什么信息?

汪文斌:美国国会前议员加拉格尔近年来出于一己私利和对华偏见,在涉华问题上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干扰破坏中美关系,严重损害中方利益和中美两国共同利益,性质和影响都十分恶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中方决定对加拉格尔采取反制措施,包括禁止其本人入境,冻结其在华财产,禁止我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其本人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具体内容已通过外交部令公布。

必须强调,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对于顽固遏华反华的任何人、任何组织,中方都将依法予以严惩。

法新社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涉嫌协助香港情报机关而被起诉的一名前英军军官,他上周日被发现倒毙于英格兰东南部一个公园内。请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汪文斌: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此前我们已就英方所谓“中国间谍案”阐明了立场。我们坚决反对借所谓“间谍活动”对中国恶意诋毁,敦促英方停止反华政治操弄。

总台央视记者:据报道,美国财长耶伦21日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面板领域的产能严重超出全球需求,呼吁美欧以战略性和团结方式应对,本月举行的七国集团财长会将聚焦该议题。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我们多次阐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企业长期技术积累和开放竞争的结果,是在充分竞争当中拼出来的而不是靠产业补贴补出来的,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中国新能源产能是助推世界经济绿色转型亟需的先进产能,而不是过剩产能。

美方炒作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完全背离客观事实和经济规律,本质上是保护主义。按照美方的逻辑,什么商品出口多了,什么就是“产能过剩”。那美国每年大量出口的大豆、飞机、天然气,不也是过剩产能吗?七国集团财长会难道不应该首先聚焦美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吗?

美方以“产能过剩”为名,试图胁迫七国集团成员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筑栏设限,这实际上是要组建一个“保护主义同盟”,与开放共赢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不仅将损害相关国家消费者福利,也将对全球绿色转型造成干扰和破坏。

必须指出的是,搞绿色“双标”做不到两头渔利,只会适得其反。要想应对气变问题就不能搞保护主义,搞保护主义就不可能真正解决气变问题。美方不能一手高举应对气变的大旗,要求中国为应对气变承担更大责任,一手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阻碍中国绿色产品造福全球。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深化新能源产供链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希望各国坚持开放合作,拒绝保护主义;争取共赢,避免“多输”。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