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使馆新闻
艺术助力公益,创作传承文化
中国驻津巴布韦使馆妇女小组参观陶艺工作室
2017-04-05 16:42
 

3月30日,阳光明媚,微风送爽,哈拉雷郊区的一座小院内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和惊叹声。这是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夫人张爱萍女士正率领使馆妇女小组参观桑德森陶艺工作室,同各国驻津大使夫人一起支持并响应当地艺术援助贫困的公益行动,并进行一场难忘的艺术之旅。

 

工作室主人桑德森女士热烈欢迎大家的到访,并由衷感谢张爱萍携中国大使馆的各位女士出席此次艺术与公益并行活动。桑德森陶艺工作室运用一种特殊的工作理念和经营方式通过与众多艺术家合作常年在工作室提供场地进行绘画陶瓷、编织、雕刻等各类艺术品展出,并教授当地陶艺爱好者和儿童学习陶艺制作。

当天展出的艺术主题是手工艺术家简·泰勒和她的芦苇编织协作项目。 这个项目主要是针对那些单身母亲和残障人士家庭以及无收入的妇女家庭提供手工编织技术学习。“我们这个项目已经成功运行了15年。我们不直接向这些贫困家庭捐款,而是教授这些妇女芦苇编织技艺,帮助她们利用到处可见的芦苇和纯天然染料,纯手工制成各种席垫、线团、篮子、日用容器等手工艺品,出售给花店、手工艺人、零售商等。这个项目在帮助这些妇女赚钱养家的同时,还保护和传承了津巴传统的芦苇编织文化遗产。”泰勒女士一边向大家介绍项目情况,一边展示着形式多样的芦苇编织手工艺品。二十九年来,泰勒女士在津巴布韦多个省市开办了无数的编织协作项目,免费教会了无数的残障家庭妇女、单身母亲靠自己的双手找到生活的出路。但是鉴于津巴目前的经济形势,这些手工艺品逐渐销路不佳,需要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

张爱萍代表妇女小组对泰勒女士的公益行为高度赞赏,对兼具艺术设计感与实用功能的编织作品表示由衷喜爱,并当场带头购买了一幅作品,以表支持。张爱萍还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大使馆支持赞助津巴残疾人父母协会的一些情况。去年,两名协会成员由中国使馆赞助到中国学习了剪纸艺术和布艺玩偶缝制技艺,学成回到津巴后再传授给其他残疾人父母。这项技艺为这些贫困的残疾人家庭开创了一种新的谋生手段,增加了收入来源。现在津巴街头已经可以看到不少人在出售他们制作的布艺作品。前不久,使馆还专门向协会采购了150个布艺小手包作为小礼品,支持他们的事业。

随后,在桑德森女士的陪同下,使馆妇女小组成员还同其他大使夫人一道兴趣盎然地观摩了手工陶艺现场制作。在艺术家灵动的手指下,泥巴和水,不断变幻着形状,忽而纤细,忽而浑圆。作品陶胚定型后,还可以任由自己发挥涂抹不同的图案或颜色,经过窑炉进行上釉烧制使每个作品更有个性与特色。

工作室内展出的艺术作品丰富多彩,既有充满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的油画,也有充满童趣和稚拙之美的小儿陶艺习作,还有各种设计独特的茶具、激情迸发的多色陶艺品制成的厨房瓷砖、画有各种非洲动物的餐具、以及各种柳条藤条和布艺编织作品。看着这些具有浓郁非洲特色的作品,大家完全沉浸在了艺术的世界中,时而击节赞叹,时而轻声讨论,流连忘返。

在回馆的路上,参加本次活动的妇女小组成员情绪高昂,纷纷表示这是一次美的历程,希望以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与艺术零距离接触,提升大家的美学感悟,培养大家的审美情趣。同时,与各国大使夫人一起参加活动,增加了同外界交流的机会,开阔了外事活动的眼界,也展示了我馆妇女对当地公益活动的支持,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外交、会生活理念,全面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和生活品质,让大家的驻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