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交部发言人谈话
2024年10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2024-10-23 17:50

总台央视记者:日前,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上,针对澳大利亚、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就涉疆、涉藏问题表达所谓关切,100多个国家以不同方式发言支持中方,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10月22日,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会议上,巴基斯坦代表80个国家做共同发言,指出新疆、西藏事务是中国内政,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主张各方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还有20多个国家以单独发言、集团发言等方式支持中国,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双重标准。100多国在联合国表达支持中国的正义立场,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心声,充分说明了澳大利亚、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借所谓人权问题搞政治操弄的行径不得人心,也注定不会得逞。

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澳大利亚、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在多边平台挑起对抗,服务政治私利,损害了国际公平正义,站到了国际社会对立面。澳大利亚长期存在系统性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严重侵犯难移民权利,原住民生存环境恶劣,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等海外军事行动中犯下严重罪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种族主义、枪支暴力、司法不公、贫富分化、滥用武力和单边制裁等问题上劣迹斑斑。这些西方国家无视自身存在的严重人权问题,却对他国指手画脚,充分暴露了他们在人权问题上的虚伪本质。我们敦促澳大利亚、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正视并解决自身严重人权问题,停止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的错误做法,建设性参与国际人权合作。

法新社记者:印度外交部表示,莫迪总理将于今天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会见习近平主席。发言人能否证实并透露会见何时举行?

林剑:如有相关消息,我们会及时发布。

《北京日报》记者:日前,国际能源署发布了2024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和《可再生能源报告》,认为全球能源市场正进入由中国引领的“电力时代”,中国正在带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崛起。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称,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能源故事都是中国故事。但同时,《外交政策》杂志等一些媒体认为,目前中国能源转型计划仍显保守,中国可以做得更多。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我也关注到你提到的报告。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10年来,中国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国内用电增量一半以上,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装机在全球占比40%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亿吨,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中国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建设了一批标志性的水电、光伏、风电项目,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新三样”产业在开放竞争中快速发展,形成先进绿色产能,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针对你提到的一些西方媒体观点,我想指出的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协调平衡推动能源转型,通过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全球能源转型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发达国家更应兑现承诺,为国际绿色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泛政治化只会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全球能源转型不应只有“中国故事”,更要有各国团结合作的“世界故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未来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与国际社会一道深化国际绿色合作,推动各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更大的中国贡献。

法新社记者:以色列方面称,在击毙真主党前领导人后,以方又击毙了真主党新任领导人。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中方对当前中东局势动荡不断升级深感担忧,反对侵犯黎巴嫩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行为,反对任何激化矛盾导致地区局势升级的举动。希望有关方面尽快重返政治解决轨道,通过沟通、对话解决矛盾、分歧,推动地区局势尽快降温。

法新社记者:中方将一名大众汽车公司高管拘留10天之后驱逐出境,据称是因其毒品检测呈阳性。外交部能否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

林剑:据了解,大众公司的这名人士因吸食可卡因被中国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10日并遣送出境,具体情况请你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

法新社记者:台湾“国防部”称,正监测一艘中方的航母穿越台湾海峡。中方能否证实?台湾“国防部长”今天在提及本月早些时候的军演时称,对台湾的封锁视同战争。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不存在什么“国防部”,也不存在什么“国防部长”。这也不是一个外交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中国航母的相关活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我还想强调,无论台湾当局说什么、做什么,都改变不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也改变不了两岸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大势。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